电影蜜桃成熟时,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您好,歡迎進入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一鍵分享網站到:
安全用電云平臺
產品搜索
PRODUCT SEARCH
產品分類
PRODUCT CLASSIFICATIO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安科瑞電氣安全用電管理云平臺的原理和應用

安科瑞電氣安全用電管理云平臺的原理和應用

瀏覽次數:1131更新日期:2020-06-03

徐霜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嘉定  201801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電氣火災在如今 的生產生活中岀現的頻率也漸漸增多。因此,電氣火災監控系統作為 —項新的監控技術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此篇文章中,我們將對 建筑電氣設計中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做一個系統的闡述和研究。

關鍵詞: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安全用電監管平臺;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

 

 

 1.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概述

       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應由電氣火災監控設備和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 構成,能夠準確監控線路中的故障和異常狀態,能夠預先發現電氣火 災隱患,及時報警并消除這些隱患。

       電氣火災監控設備的報警信息應能傳輸到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 置,并獨立顯示,其探測器又分為剩余電流式探測器和測溫式探測器 及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等。

 

 

 2.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的設置依據及要求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開始對電氣火災的防范做岀了規定, 例如《低壓配電設計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 稱《高規》)、《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O

       2.1《高規》規定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應具有下列功能:

       2.1.1探測漏電電流、過電流等信號,發岀聲光信號報警,準確報 岀故障線路地址,監視故障點的變化。

       2.1.2儲存各種故障和操作試驗信號,信號儲存時間不應少于12 個月。

       2.1.3切斷漏電線路上的電源,并顯示其狀態。

       2.1.4顯示系統電源狀態。

       2.2《建規》中規定下列場所宜設置漏電火災報警系統:

       2.2.1按一級負荷供電且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類廠房和丙 類倉庫;

       2.2.2按二級負荷供電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I/S的廠房(倉 庫);

       2.2.3按二級負荷供電的劇院、電影院、商店、展覽館、廣播電視 樓、電信樓、財貿金融樓和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I/S的其他公共建 筑;

       2.2.4文物保護單位的磚木或木結構的古建筑;

       2.2.5按一、二級負荷供電的消防用電設備。

     《高規》中雖然提岀將”漏電火災報警系統"列為一個獨立系統,但 并沒有明確該系統的具體建筑類型和位置,且《高規》和《建規》中對

       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的系統構成、系統設計、設備選擇、系統供電、線 路敷設等并未做岀具體要求。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國相關部門進一步修訂了相關的標準規范, 例如,《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明確提岀了“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的定義, 并將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細化為三部分,部分:電氣火災監控設 備;第二部分:剩余電流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第三部分:測溫式 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同時為了各標準規范間的統一,在新的國家標 準規范中統一稱“漏電"為“剩余電流",并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 安裝和運行》中將"剩余電流動作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定義為:由檢測 剩余電流的互感器、剩余電流探測器、報警器或控制器構成的,對電 氣火災進行實時監測并實施報警或切斷電流的裝置。

       2.3《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以下簡稱《民規》)規定下列民 用建筑物的配電線路設置防火剩余電流動作報警系統時,應符合:

       2.3.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護對象分級為特級的建筑物的配電線 路,應設置防火剩余電流動作報警系統;

       2.3.2除住宅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護對象分級為一級的建筑 物的配電線路,宜設置防火剩余電流動作報警系統。《民規》規定火 災自動報警系統保護對象分級為二級的建筑物或住宅,應設接地故障 報警并應符合本規范第767條規定。第767條規定建筑物的電源進 線或配電干線分支處的接地故障報警應符合:

      2.3.2.1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應設置剩余電流動作報警器;

      2.3.2.2醫院及療養院,影、劇院等大型娛樂場所,圖書館、博物

館、美術館等大型文化場所,商場、超市等大型場所及地下汽車停車 場等宜設置剩余電流動作報警器。

      2.4修訂中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以下簡稱《報警規 范》)指岀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應有下列部分或全部監控裝置組成:

      2.4.1電氣火災監控設備;

      2.4.2剩余電流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

      2.4.3測溫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

      2.4.4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并且,修訂中的《報警規范》第12.2. 1條規定剩余電流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應以低壓配電系統末端探 測為基本原則,宜設置在配電柜進線或岀線端。在供電末端負載和漏 電流很小,且其上一級的負載條件和正常泄漏電流仍符合設置剩余電 流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時,可在其上一級供電處設置。

 

3.案例介紹

      深圳市寶安區區 于2017年6月印發了 《寶安區深化用電安全動態監控系統安裝應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深 寶府辦函 (⒛ 17)8號 ),在全區范圍內進一步深化用電安全動態監控系統安裝應用試點工作。方案印發以來,全區共安裝用電安全動態監控系統約 3.9萬套,在總結試點工作基礎上,區 決定全面推廣用電安全動態監控系統安裝應用工作,限度減少電氣火災事故和觸電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下為深圳市寶安區安全管理委員會文件:安科瑞Acrelcloud-6000安全用電管理平臺是針對我國當前電氣火災事故頻發而創新的一套電氣火災預警和預防管理系統,該系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通過物聯網傳感終端(現場監控模塊、傳輸模塊),將供電側、用電側電氣安全參數實時傳輸至云服務器。安全用電管理云平臺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自行選擇合適的方式(本地電腦、手機APP、短信)來掌控用電系統的運行情況,真正做到“早預防、快報警、自診斷、出報告”的工作流程化。以下是我司Acrelcloud-6000安全用電管理平臺的詳情介紹:

 

系統架構

       安全用電管理平臺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進行設計,即現場設備層、網絡通訊層和站控管理層,詳細拓撲結構如下:

 

       各場所配電現場配電柜內安裝漏電火災探測器、剩余電流互感器、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流互感器,用于采集并監測當前電氣回路運行狀況,當漏電火災探測器加監測到電氣回路中剩余電流、運行電流、溫度、電壓等參數超標時,馬上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并將信號通過無線DTU進一步上傳至云端服務器,通過云端服務器提醒智能調度技術人員;云端服務器安裝安全用電平臺軟件,智能調度技術人員通過客戶端(本地電腦、手機APP、短信)接收平臺軟件提供的各種運行數據以及報警信息,在時間提供運維服務。

 

安全用電管理平臺功能

       安全用電管理軟件采用純B/S結構,智能調度技術人員在客戶端可通過IE瀏覽器訪問所有軟件功能,客戶端無需安裝任何客戶端軟件,支持多種平臺訪問,Web終端顯示系統、APP終端軟件、電氣安全終端設備,手機APP軟件同時具有IOS版本和安卓版本。
       通過平臺首頁可以快速瀏覽隱患巡查界面或隱患處理界面、本月隱患、故障統計以及項目信息地圖導航。

 

 實時監控

       通過實時監控界面,除了可以實時顯示項目所屬客戶、地址、建筑面積、消防設施、安全責任人、設備數量、探測器數量等信息,還以更醒目的方式顯示了未處理報警和未處理故障信息,下屬設備和探測器,并可以查看各設備以及探測器基本信息、開關操作、數據監控、實時數據、參數設置、歷史信息和報警信息等。

  

隱患管理

       隱患管理包括隱患巡查、隱患處理、和隱患記錄。

 

 

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包括數據匯總和分析報告,數據匯總以曲線和表格形式顯示各個月份的報警和故障記錄,同時顯示控制日志。

 

 

手機APP功能

      手機APP軟件具有IOS版本和安卓版本,通過APP消息推送的方式提醒用戶實時報警信息;可以實現遠程復位、遠程分閘功能;可以對所有現場探測器進行遠程參數設定及修改;可以對所有現場探測器的遠程控制記錄進行查詢;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漏電火災報警系統能準確檢測電氣線路的故障和異常狀態,能發現電氣火災的火災隱患,及時報警提醒人員去消除這些隱患。從建筑物安全角度講,建筑物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從長遠看漏電火災報警系統可作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弱電優化結合,構成完善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參考文獻:

[1].任致程 周中. 電力電測數字儀表原理與應用指南[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7. 4

[2].部沈陽消防研究所. GB 50116 - 201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3].部消防局. 消防安全技術實務 [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4].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4

[5].安科瑞企業微電網設計與應用手冊   2019.11

[6] 寧衛國.淺談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安裝[fl.消防技術與產 品信息,2009(8).